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(公元479年—483年,共5年)
- 一个人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,却喜欢冒犯上级的,很少。不喜欢冒犯上级,却喜欢作乱的,那从来没有过。
- 学会与问题共存,带着问题前进。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解决,因为解决问题的代价可能很大,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。
- 为国立功,那是人臣本分,不要给自己定价,要随时归零。
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(公元484年—489年,共6年)
- 一个社会,上层阶层应该承担更大责任,才能领导下层阶层。皇亲国戚全部免除赋税徭役,成为寄生虫,这是很不好的文化。
- 书籍是“人类总智慧”的集合,你有天大的才华,也大不过过去所有人的总和。所以,你在哪个领域耕耘,就应该首先学习掌握这个领域的人类总智慧,要早早立志,确定学习方向,才能有成果,有效率。
- 小孩子不懂事,没有自制力,就要靠大人管束他,强迫他,盯着他,守着他学习,不能说两句就算了,要花时间在他身上。
- 士大夫集团,跟中世纪欧洲的行业工会一样,是一个垄断组织,垄断工作机会,这是核心利益,皇帝也碰不得。
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(公元490年—492年,共3年)
- 有句古话,叫作“疏不间亲” ,就是关系疏远的人不要掺和人家亲人之间的事,如果掺和,只能说好,不能说坏。
- 人都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;你对他好,就激励他向好;你对他坏,就刺激他更坏。所以,当他对你坏的时候,不要轻易对等报复,或加倍惩罚,而是对他一如既往地好,让他转变过来。如果他执迷不悟,再采取断然措施,也不再来回纠结。这就是拓跋宏的胸怀和张礼所言宰辅的对策。
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(公元493年,共1年)
- 好的政治、领导人并不让人民感动。相反,如果法制健全,建设完备,人人自便,那人民都感觉不到领导人存在。
-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、折中的。譬如你说,这屋子太暗,须在这里开一个窗,大家一定不允许的。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会来调和,愿意开窗了。
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(公元494年,共1年)
- 交错朋友,误人一生
- “赏不逾时,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。罚不迁列,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。 ”这是讲赏罚要及时,做好事的利益,让他马上得到;做坏事的惩罚,让大家马上看到。如果不能及时,效果就要大打折扣。
- 今天的企业社会,员工随时就另投明主了,三年考绩也太长,最多一年,就要给个说法。
- 忠臣不计个人得失,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;奸臣则是一切服务于个人得失,观察皇帝的意思,附和皇帝。人都喜欢跟自己意见一致的人,所以奸臣永远得到皇帝喜欢。附和甚至鼓励皇帝的错误意见,即便最终结果是错的,因为是皇帝带的头,也没有责任,而且和皇帝有患难之交的感情。
- 忠臣有立场,有观点;奸臣没有立场,没有观点,一切投其所好,见机行事。忠臣公忠体国,奸臣包赚不赔。
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(公元495年—496年,共2年)
- 人类普遍存在认知缺陷,容易被正向的事物激励,不可能的事,只要符合他的期望,他就会认为有可能,
- 成就来自修养,越大的成就,越是靠修养。因为小成就靠个人本领,大成就靠众人支持,最大的成就靠你不认识的、看不见的、想不到的人,他们都发自内心地以支持你、成就你为乐,这完全来自你的修养,修养就是天爵。这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。
- 孔子说,领导者如果自己行得正,不待下令,那事自己就行了。领导者如果自己行不正,他下命令,也没人听。
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(公元497年—498年,共2年)
- 每个人的生命安全,都需要自己小心谨慎,不断获取,每一天都是自己挣来的。
- 成功的关键,是要认识自己的“超级弱点” ,防范自己的超级弱点,避开自己的超级弱点。
- 不义之人,总是看见别人的不义,看自己都是义。守义之人,总是看见别人的义,而每天在自己身上找不义之处。
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(公元499年,共1年)
- 人们会在他已经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。如果他曾经对一个人太好,不管对方多么令他失望,他都会继续对他好。因为如果不继续对他好,已经在他身上倾注的感情——也就是投资——就白费了。
- 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儿子,习惯性轻视自己的儿子,是很多人不知不觉的毛病,就是总有长辈看晚辈的眼光,像对小孩子一样
- 人可以真诚,但是不能天真。然而真诚的人,往往会犯天真的毛病。
-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,不是我们的主观努力所能决定的,我们只能放弃大部分欲望,全力保一个最不坏的目标,而不能追求最好。因为追求最好的风险太大,与所得完全不对等。要追求利益最小化,也就是活命就行;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(公元500年,共1年)
- 学会闭嘴,这事很难!人们都热衷于胡乱指导别人,所以有事也不要随便问人意见。
- 我们得以成功,不是因为我们很强,而是因为对手太蠢。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大本事,下回遇上一个智力正常的,我们可能就输了。
- 有拖延症的人,对什么事都喜欢说“还来得及”或者“还没到时候” 。也就是说,只有到了来不及的时候,他才会考虑行动。而这时候又已经来不及了,行动也没用,他就放弃了。和这样的人共事,如果你不能强迫、推动他,就只能把自己憋屈死。
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(公元501年,共1年)
- 大人物也会犯超级愚蠢的错误,这是个心理学问题。他能自动屏蔽一切最简单的道理,只按自己的一厢情愿来思考。
- 每个人都在做事,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很难。萧衍就是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。
- 皇帝最难得的,是有“纯臣” ,什么叫纯臣呢?就是“思无邪” ,一心一意为国尽忠。